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法明传[2024]173号
2
起源 解读 龚
3
妈 分享 回
4
1
5
写小说
6
@六镇
7
123456
8
南京李志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法明传[2024]173号
2
起源 解读 龚
3
妈 分享 回
4
1
5
写小说
6
@六镇
7
123456
8
南京李志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观察|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: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
桐城一派|倒在“跨年夜”的龚书记,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?
比佟丽娅还恋爱脑,怀孕7次流产4次,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
市管干部“龚书记”免职迷局
讣告!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,终年54岁,曾是无数人白月光…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不升只走,高校专职科研岗开始走入穷途末路
Original
指南哥
教师打怪指南
2022-07-09
收录于合集 #入职、离职与聘用合同
34个
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22篇原创
最近,一位朋友从南方某985高校离职,结束了五年的专职科研岗,非常幸运地在西部某高校谋得副教授的职位,开始了新一轮的打怪升级。
与非升即走相比,专职科研岗属于不升只走,虽然有研究员、副研究员的头衔,但合同一到,几乎没有任何留下来的机会。
在经历了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,这个头衔花哨的岗位已经开始走入穷途末路。
01
始作俑者
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。
没有地也不怕,那就去给别人家的地里施点肥,之后先割他家一波韭菜!
在事业编制紧缺的情况下,为了多快好省地冲击科研指标,部分高校,尤其是部分985高校,以XX万年薪作幌子,以自身招牌作诱饵,开始设置专职科研岗,大批量招聘年轻博士,以3年或5年合同为限,在收割完最肥的一波韭菜之后,一脚踢走,换下一波韭菜。
相较于每年极其有限的编制空缺,专职科研岗实在是人员黑洞,一个系没招到50名以上的研究员、副研究员都不好意思跟别的系打招呼。
专职科研岗的唯一任务是,发论文拿项目,当母鸡多下蛋。
当一所高校招聘进来几千甚至近万名专职科研岗时,一年产生的科研指标绝对是人挡杀人,佛挡杀佛,迅速赶超985头部高校,成为985头顶高校。
而只要经费充足,这样的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,至于5年后被淘汰下来的韭菜,那就只能自寻出路,自求多福了。
有传言的案例是,某位兄弟仅仅凭借985高校特聘研究员的身份,就成功在东南地区谋得某知名一本学校的正教授职位,而如果按学术成果,则连该校副教授都评不上。
但其实,任何高校的人事处都不傻,特聘研究员根本不是正高职称,甚至连副高或讲师职称也不是,能如此顺利得谋得如此教职,肯定有妖孽在其中,不是其他人可以效仿的。
02
不升只走
知乎上有文章,深情痛斥南方某985颈部高校以30万年薪招聘专职科研岗。但其实,副研究员的年薪只有18万。
在僧多粥少的境况之下,年轻博士有多少可以选择的呢?
在求职高校时,如何尽量避免合同陷阱,参见本号文章“
步步惊心:高校聘用合同可能潜藏的十大陷阱
”,“
青椒打地鼠:高校教师如何防范聘用合同陷阱?
”。
不过,求职专职科研岗是看不到陷阱的,因为它本身就是陷阱。
其可怕之处不在于,30万或18万的年薪包括学校所有支出在内,实际到手的工资远远低于账面数字;而在于,合同中明确写了,3年或5年合同期满后自动解聘,根本没有留下来的机会。
在合同期满之前,除非学院领导主动跟你谈,希望你转聘副教授岗位留下来,否则你根本不要去希望。
一是,你可能赶不上年年变化的转聘标准;二是,你所在的方向根本没有编制空缺;三是,你的方向有编制空缺,但是要留给从校外引进的人才。
前有壁立万仞,后有深渊万丈,任凭你怎么辗转腾挪,都逃不出即将翻转过来的无边佛手。
你越努力,自己被割去的韭菜叶就越多。这虽然可以增加你另寻新东家的筹码,但显然也很快耗尽了你的学术潜力。
有人说,我可不可以来割学校的韭菜,入职之后不干活,白拿18万到30万年薪。
这在理论上的确可以,但拿了3年之后,要怎么办呢?哪个新东家会接受过去3年没有文章、没有项目且已经不再年轻的博士?
再说了,既然是985高校,学校怎么会在乎这点毛毛雨人员经费。在精打细算的制度设计之下,广种薄收其实是极小的概率。对于学校,这是多花点钱的问题;但对于你,这是要不要还有明天的问题。
而且,把更多年轻博士首先纳入我的麾下,即使不为我所用,但至少也不为其他985高校所用,这本身就是极高明而道中流的竞争策略。
正是看到这一点,几家985头部高校开始结成口头联盟,一起封杀从专职科研岗离职的非年轻博士。
无论你如何优秀,既然你在老东家那里不能留下来,我凭什么要招你进来,否则开会见面被你老东家出口调笑,我的脸面要朝哪里搁呢?
正所谓,宁吃头道土豆丝,不吃二道回锅肉。
03
穷途末路
近日来,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《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》。
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,“避免产生通过大规模聘用专职科研人员专攻科研指标、忽视人才培养的不良倾向。”
人才培养包括对学生的培养,也包括对青年教师的培养,哪一个都不是3、5年就能够完全见效的。
而专职科研岗这种割鸡取卵再把鸡赶出鸡圈的做法,既摧毁了年轻博士的科研兴趣,也激发了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,还助长了学术界的焦躁不安。
指标再好看,数据再耀眼,也比不上平心静气搞科研,实实在在做贡献。
在接下来的学科评估中,如果要求,只统计有编制教师的学术成果,把专职科研岗排除在外,那么这些高校可能会约束一下自己的指标冲动。
当然,要说专职科研岗一点好处都没有,这也是不对的。
它的唯一好处就是离职比较方便,基本上不会受到学院和学校的阻拦,真正的来去自由,而且提前离职也好像没有啥违约金,比事业编教师爽得不要不要的。
但是,既然去了要当头波韭菜,那么这样的好处不要也罢。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